12月15日,2021中国游戏产业年会(CGIAC)在广州汇华希尔顿逸林酒店举行。大会期间举办的「未成年人守护分论坛暨落实防沉迷新规成效发布会」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工委等主管部门,新华社中国搜索总编辑,腾讯、网易等5家游戏厂商高管,以及多位未成年人教育领域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和媒体代表参与了未成年人防沉迷相关话题的讨论。
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并于9月1日施行。《通知》要求,严格限制未成年人的网络游戏时长,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六日和法定节假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等。
对此,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在致辞中表示,防沉迷新规和自律公约发布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众多游戏企业积极响应和认真落实。通过各方协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出现了许多新气象。
张毅君高度肯定了头部企业实施的防沉迷手段和活动。他认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既是系统工程又是长期任务,并向企业分享四点思考和建议:提高战略意识,充分认识未保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未保工作当作重中之重;聚焦重点,善于抓住关键问题开展工作,如内容安全、实名认证等;疏堵结合,配合双减政策组织丰富的线下活动;汇聚合力,引导全社会共同推进和关注未成年人健康线上生活。
在主题发言环节,新华社中国搜索总编辑葛素表介绍了「国家新闻出版署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举报平台」9月30日上线运行以来取得的成效:受理核查发现341款防沉迷违规游戏和平台(包括实名认证违规、充值付费违规、时段时长违规等情况),涉及241个游戏企业和63个游戏下载渠道。
在主旨发言环节,5家游戏企业代表分享了防沉迷新规的落实情况、在未保工作的实践探索、成就与展望。
腾讯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负责人、腾讯用户平台部总经理郑磊表示,在《通知》下发后,腾讯立即启动了整个新规的落地工作:26小时内腾讯在大陆地区运营的全部网络游戏都进行了更新,严格落实未成年人的时长、时段、账号实名注册等各种规定;8月31日晚间上线了所有全新的方向策略。
新规实施后,腾讯监测的效果非常明显。9月腾讯国内未成年人的游戏市场占比下降到0.7%(去年同期为6.4%),未成年人的游戏流水占比下降到1.1%(去年同期为4.8%)。
在防沉迷技术层面上,腾讯采用严管未成年账号时长和充值,企业级别人脸识别验证和家长管控工具升级筑起三道未成年保护防线。
第二道防线中,腾讯在运营的全部网络游戏扩大了人脸识别巡查范围,从过去的零点巡航升级为现在的全天巡航。比如,对55岁以上的实名用户,夜间登录游戏都需要人脸识别,防止未成年人偷用家长的设备。一个账号在多个设备上使用也会触发人脸识别,这样来降低三方租号的利用率。
总的来看,人脸识别验证的整体效果比较显著。截至2021年11月,腾讯平均每天有686万个账号在登录环节触发人脸识别,其中超过70%的账号拒绝或无法通过验证被纳入防沉迷监管,支付环节也有72%的账号被拦截了充值行为。
第三道防线中,家长可以在腾讯的成长守护小程序查看自己实名认证模式下的所有游戏账号,并一键设置成未成年人模式,从家长端锁住孩子偷用家长设备的行为。如果一个未成年人试图修改家长的管控方案也会触发人脸识别。
另外,腾讯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网络沉迷保护和黑产灰产治理,通过技术手段为警方提供线索,配合警方打击非法买卖个人信息、非法租号等犯罪行为,涉案金额超过百万。
技术之外,腾讯还做了许多新的人文关怀方面的尝试。比如,“智体双百”公益计划为城乡地区的孩子提供100间未来教室和100个快乐运动系统;家庭沟通计划全方位升级,为此特别制作了一档家庭观察节目《敞开心扉的少年》;为推动留守儿童与亲人远距离沟通,研发“鹅伴”智能机器人,并向4个欠发达地区捐赠了1万台;推出亲子公益讲座和免费课程,目前活动已开展18期,线下参与讲座的家庭累计超过一半,线上累计观看人数超过10万。
郑磊表示,腾讯将继续在主管部门指导下,进一步探索更好的未成年人防沉迷方法,要用技术的显微镜来做好防沉迷,同时要有爱的望远镜,来做守护。
网易游戏市场副总裁吴鑫鑫从三个维度分享了网易在未成年人保护上的具体措施:
第一,从顶层设计出发,构建全面的防护体系,完善长效的保护机制。目前有85.8%的未成年人在玩游戏过程中曾被防沉迷机制踢下线,可见青少年保护工作的进展是喜人的。而如何让85.8%无限趋近于100%,是行业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今年5月,网易成立了专为未成年人服务的部门“网易游戏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通过独立部门运作的形式,将保护工作提升到新高度。
第二,结合前沿技术,动态化精准防御,营造绿色游戏生态。网易搭建的人工智能识别未成年保护系统已经覆盖旗下上百款游戏,主要借助AI识别模型和大数据,对疑似未成年人玩家进行拦截核实和有效管控。
第三,以企业为中轴,联合多方协同守护,强化网络素养教育。借助网易家长关爱平台,家长可以随时随地对孩子的游戏行为进行监管。
此外,网易在不断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力度的同时,针对未成年人诈骗、网络黑产等违法行为也积极开展专项治理。未来网易将继续坚持高度自律和高度重视,推动保护工作持续进化升级,携手社会各界共筑网络绿洲。
完美世界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乔婷婷认为未保工作就是整个行业的一个趋势。
在9月新规发布前,完美世界就已经严格落实防沉迷措施。而新规发布后,游戏企业也开始从真正的技术层面去落实措施。
除了实施家长监护工程,完美世界的未保工作更多围绕内容做大量引导。比如,从游戏、动漫、影视产品引导孩子参与线下体验活动,为孩子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
莉莉丝游戏副总裁胡睿表示,莉莉丝旗下游戏的未成年用户虽然占比只有不到1%,但他们对未保工作的落实也一丝不苟。除了实施各种防沉迷举措,莉莉丝还尝试把游戏作为文化载体,传递中华传统文化。比如,11月莉莉丝在游戏中上线“三星堆特别活动”,向全世界的玩家推广三星堆文明。
咪咕互娱内容合作负责人来晓阳提到,《通知》下发后,“咪咕快游”凭借云游戏平台可管可控的优势,第一时间响应新规号召,落实好内容监管和防沉迷机制。此外,咪咕互娱还开发主旋律游戏、科教类游戏(如航天IP游戏《蓝天卫士》),积极弘扬强军文化,培养未成年人爱国情操。
随后,腾讯成长守护运营负责人赵书影展示了腾讯“智体双百”公益计划。
圆桌论坛环节则邀请了未成年人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和媒体代表进行交流。嘉宾们共同探讨如何实现“线上+线下”共同守护、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未保工作新格局。
如今,国家、社会、学校、企业和家庭高度关注未保体系的建设及未来发展方向,本次论坛可以看出主管部门、游戏大厂和社会各界对携手筑牢“未成年人防沉迷”保护屏障的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