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为受访人讲述,游戏新知撰稿,晓枫为化名)
「新十条」发布那天,焦虑近一个月的晓枫反而有种尘埃落定的「轻松」。
从双十一晓枫就预感要放开了,他开始网购药品和物资。清单是综合多方建议整理出来的,包括退烧药、感冒药、止咳化痰药、消炎药、血氧仪……除了制氧机能买的他都买了。晓枫还把清单分享给朋友,建议他们做点准备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医疗挤兑。
晓枫储备的药物后来也帮到了一些缺药的朋友
这种焦虑源于他所了解的海外三年并不乐观的感染数据。晓枫属于易感人群,他对自己的体质没有信心,也对家中有基础病的长辈感到担忧——而在当时风行的「社达」舆论中,他们似乎是应该被淘汰掉的人群之一。
买药招来过不理解甚至是嘲笑。不止一位朋友抛出「早晚都要阳(感染)」的观点。还有朋友认为晓枫纯属杞人忧天,并敷衍地表示会考虑。朋友的反应基本在晓枫的意料之中。没有太多的争辩,「反正该说的我都说了,听不听随便。」于他看来,能不得就不得,能晚得就晚得,能少得就少得。
而身为一名打工人,防护成为最大的难题。
晓枫在广州一家游戏公司上班。彼时广州疫情已经持续数月,从海珠区多点散发到局部爆发再到全市多区聚集爆发,日增近万例,为三年来最严峻的一次。晓枫公司挺到11月底才宣布居家办公,几天后广州突然宣布解封临时管控区,公司又恢复了线下办公。几名住在海珠区被封了两个月的同事也平安回来上班。
回公司后,晓枫精神异常紧绷。「当整个环境不再安全,你看谁都会在他头顶打个问号。」除了吃饭和喝水,他几乎把n95口罩焊死在脸上,手部也频繁消杀。同款操作的还有住海珠区的同事们。无奈的是,整个公司就零星几人戴口罩。这样防得住吗?晓枫心里根本没底。他自认能做的都做了,后来发现还是轻敌了。
2022年12月7日,「新十条」发布。没多久公司就有人阳了。晓枫第一时间感到气愤:「我已经绝望了。我防成这样了,还倒霉,总有一些人就一直不戴口罩。」这下许多同事慌忙戴上口罩,但为时已晚。短短几天,陆续有人感染(包括海珠的同事们),很快工位空了一大半。
晓枫也在倒下的第一批员工行列里。尽管心理早就做好最坏的预期,看到抗原显示两道杠时,晓枫还是有点难以接受。本想着至少「苟」到感染高峰期(预测在圣诞节前)过后,然而病毒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当时他也很怕会连累到室友。那天晓枫努力平复着情绪,在合租群里敲下一行字:「我对不起你们。」
庆幸的是,由于防护到位,室友免受波及。
得知公司有人确诊,晓枫立即通知了几名室友,回宿舍后也全程戴口罩,做好消杀,之后将自己隔离在房间。除了上洗手间基本不出房门,出门必戴n95口罩,并把自己接触过的地方都喷上了酒精。在疫情感染初期,密接的室友均被各自公司要求居家办公。其中一名室友为晓枫提供三餐,先是将饭菜送至晓枫门口,离开后晓枫再开门取饭,吃完把餐具放回去,喷上酒精静置半小时以上,室友再去取走并用沸水清洗。
每个人都尽量待在自己的房间,减少碰面的几率。走出房门也是n95口罩、酒精喷雾不离身。甚至还做了防止气溶胶的相关功课。频繁、重复的消杀流程都快形成肌肉记忆了。到底有没有用?每一天他们都在内心问自己,但谁也给不出确切的答案。唯一的信念就是「保住一个是一个」。
不到50平米的宿舍里,几名打工人对防疫达成了前所未有的共识。
这些防护措施最终被证实是有效的。自晓枫抗原阳性到核酸转阴的七天内,室友均没有被感染。期间他们差不多消耗掉了三桶2500ml的酒精。到今天部分习惯仍被保留下来,例如他们走出房门还会下意识戴上口罩。
另外晓枫的症状也让他松了一口气:第一天喉咙痛、流鼻涕和腰痛,第二天高烧,紧接着低烧两天,之后除了偶尔咳嗽再无其他不适。相比身边其他人,这些症状已经算轻的了,而他只吃了一粒布洛芬和两三包小柴胡。
周围基本都有症状,普遍反复高烧三天,全身酸痛,或伴随严重的咳嗽。一名同事还倒霉地抽到了北方高发的「刀片嗓」盲盒,据他描述那几天简直生不如死。一位河北朋友表示感染后一天换一个症状,每天都不一样。另一位甘肃的朋友似乎受到「长新冠」的困扰,转阴至今近一个月胃口仍时好时坏,胸闷,没精打采,每天都在焦虑中度过。
甘肃朋友的聊天截图
那个时候几乎每个微信群的话题都是哪里能买到退烧药,发热门诊排队多久,烧退不下来、一直咳嗽怎么办,是否要做肺部CT、心肌酶检查等等。
对打工人来说,感染后另一个难题接踵而至——请假。晓枫的公司批了五天病假,期间工资发放根据工龄扣除一定比例。据晓枫所知,广州一家大厂允许员工七天居家办公,若上不了班需请病假。另一家大厂的待遇则令他羡慕,不仅感染期间请病假不扣钱,还给员工发放了防疫物资。
部分公司的职工病假工资支付规定
也有一些公司对请假的要求颇为严苛。一家旗下拥有多个IP改编项目的中厂要求员工需持核酸阳性报告才能居家办公,否则就按病假处理,而员工享有的带薪病假仅一天。还有公司要求轻症员工回去上班,面对这种不近人情的规定,打工人也束手无策。
随着「阳过」的同事陆续回来上班,生活好像恢复了秩序,但晓枫知道一切都不一样了。
这一次,所有坐在办公室里的人都戴上了口罩。咳嗽声此起彼伏。每个人都经历了一次感染,换来了一段「免疫时间未知」的安全期,每个人的防护却都比以往更谨慎了。晓枫更是降低了喝水的频率。
他开始担忧可能到来的第二波感染。过年回不回家也是他在纠结的问题。至于上一次感染会对他的身体造成什么影响?还得等去医院检查才能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