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闹剧也将Steam鉴赏家这个似乎不怎么被关注的群体推到了台前。Steam鉴赏家在游戏社区的作用更像是一个个玩家自发组建起来的群体。组织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喜欢游戏的种类为大量新游戏做评价,以供关注他们的玩家参考。这些Steam鉴赏家规模大小不一。有些Steam鉴赏家整体也就寥寥几人,出于自己的爱好与其他玩家分享自己的游玩经历及体验;一些规模较大的Steam鉴赏家群体则能够与游戏开发团队建立联系。对于游戏开发团队而言,Steam鉴赏家们的评价至关重要,其性质类似于如今短视频平台上的「美食探店博主」。虽然游戏鉴赏家的评价不会被算进游戏评价的总数据中(这也是《鳄鱼侦探布罗格》被差评轰炸后仍保持特别好评的原因),但是他们的评价会出现在Steam首页以及游戏页面的单独展示栏中。其次,对于一些个人开发者或者是小规模的独立游戏开发团队而言,他们并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承担游戏的宣发费用,如果游戏体量、团队名气小一点,甚至都很难请到大体量的游戏主播帮助他们推广游戏。这时候,他们提供游戏Key给Steam鉴赏家,让这群游戏社区的意见领袖做出测评从而提高游戏的曝光率。而这些Steam鉴赏家由于是免费获得的游戏,大多数都因为吃人嘴短、想要和团队保持联系、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等原因,在游戏评价上也会有所偏向。对于普通玩家而言,Steam鉴赏家的存在又显得有些可有可无。由于Steam鉴赏家大多都是由普通玩家「进化」而来,他们的游戏阅历并不比普通玩家要高深多少,做出来的评测也颇为同质化,甚至还出现了专为游戏主播引流、发表无关评价的鉴赏家。再然后就是吃人嘴短的问题,大多数Steam鉴赏家的评测由于免费获取游戏的原因,做出的评价可信度也比较低。虽然猫猫很可爱,但这跟游戏没关系而Steam官方对于鉴赏家的功能似乎也不怎么上心。每个鉴赏家账号都有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游戏品类,但Steam官方并不会根据玩家的愿望单、游戏时长等各方面数据去筛选出适合玩家参考的Steam鉴赏家。这就导致了玩家想看动作类游戏的评测时,推送的都是即时战略、卡牌类游戏评测之类的情况。《鳄鱼侦探布罗格》开发者在Twitter上有提到,Steam鉴赏家甚至是不用实际获得游戏就可以对游戏做出评价。也正是因为这个机制,也滋生出了很多莫名其妙的Steam鉴赏家。例如《堡垒之夜》的信徒「FortniteCurator」。在FortniteCurator评测的706款游戏中,没有1款能够获得他的青睐,而这些游戏被他打上不推荐的理由也只有一个:「既然它不是《堡垒之夜》,那为什么要玩呢?不要玩任何游戏,除非它是《堡垒之夜》。」《艾尔登法环》也难逃差评厄运相似的例子还有「Owned By China」。这是一个在2021年11月创建的Steam鉴赏家,他们的评判标准不关乎游戏的玩法、美术、音乐等任何游戏内容,只有一个:「这款游戏跟中国厂商有没有关系」。在他们评测的1128款游戏中有532款被打差评。这些游戏大部分都有中国厂商的背景。其中像《迷失岛3 宇宙的尘埃》、《风来之国》这种完全由中国厂商研发的游戏毫无疑问被打差评;而《符文工厂5》、《沙丘:觉醒》这类海外游戏团队研发游戏,也因为接受了中国游戏厂商的投资被打上差评。为了名正言顺,这个Steam鉴赏家甚至还给出了一份文档,详细记述了这些游戏团队是以直接持股还是以间接持股的形式来接受中国游戏厂商的投资,甚至还标记了消息来源。
结语
如今,Steam鉴赏家也开始引起了游戏开发者、游戏玩家们的抵触。在《鳄鱼侦探布罗格》事件发生之后,《这是我的战争》开发商11 bit studios宣布从9月2日开始不会再向Steam鉴赏家提供游戏Key,他们认为,这些索要Key的人大多数是骗子和二道贩子,已经发布的评测对于游戏社区也没有任何价值。一些独立游戏开发者也开始在Twitter、Reddit上科普、揭穿Steam鉴赏家们的骗术,同时也给Steam官方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相信未来,这些让游戏开发者头疼不已的Steam鉴赏家们,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