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 | 《Warpath》
作者 | 阿莱斯特
今天,莉莉丝的《Warpath(战火勋章)》Android版全球(不含中国大陆地区)发行。值得一提的是,iOS平台上线时间延长至2021年1月19日。
这款游戏从2018年6月开始上架测试,至今已经有两年半的时间了,共计更新版本超14个,可见莉莉丝对该游戏的重视程度。
测试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和东南亚,测试最好成绩是在英国Google Play畅销榜排第71名。
之前的《万国觉醒》中,就是一款加入了「RTS」要素的「SLG」游戏。而在这次的《Warpath》也是一款「SLG+RTS」游戏,甚至是以「RTS」作为主玩法,「SLG」作为要素来补充结合。
「RTS」与「SLG」的冲突
「RTS」与「SLG」并不是两个好融合的游戏类型。
「RTS」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品类,也叫「即时战略游戏」,顾名思义,游戏的过程是即时进行,而不是采用回合制。通常标准的「即时战略游戏」会有资源采集、基地建造、科技发展等元素,在玩家操作方面,「即时战略游戏」可以独立控制各个单位,而不限于群组式的控制。
在与现在的热门的游戏类型(FPS、MOBA、MMORPG等)相比较之下,「RTS」确实是不复20年前的荣光,这也归咎于它本身的特点。
「RTS」操作繁杂,上手门槛极高的外表就已经决定了它的受众群体不会大,加之其游戏节奏慢,相比起目前热门的游戏类型,难以持续不断的得到正向反馈,获得成就感,也是其根本原因。
而且,在诸多互联网游戏中,「RTS」在社交性、团队性方面就是一个极大劣势。
《红色警戒》
而我们现在熟悉的市面上各种「SLG」,更通常的叫法是「回合制策略游戏」(简称TBS)是策略游戏的一个子类。特点是所有玩家轮流自己的回合,只有自己的回合才能进行操作。而由于早期这类游戏(TBS)都归类为「模拟游戏」(即「SLG」),所以现在也以「SLG」代称「回合制策略游戏」。
其特点是上手门槛低,操作简单;社交性、团队性强;在对局过程中,与「RTS」注重局部战术不同的是,「SLG」更注重整体策略,对战斗之前的准备会更加注重。
《率土之滨》
就是这么两个特点鲜明,差异明显的游戏类型,莉莉丝是怎么处理「RTS+SLG」的呢?
莉莉丝式融合
融合的手法在《万国觉醒》中就初见端倪。将「RTS」核心的“硬核”、“微操”、“局部控制”代入到「SLG」的框架——「宏观战略」、「比拼数值」、「上手门槛低」。将「RTS」的锱铢必较和「SLG」的运筹帷幄相结合,得到的答案就是Sensor Tower的高评价。
Sensor Tower
那在成功的《万国觉醒》之后,《Warpath》又有哪些进化呢?
这次《Warpath》在作为一个「RTS」游戏的基础上,加入了「SLG」游戏的诸多元素,来服务于「RTS」,这也意味着游戏难度也比之前的作品要有所提升。
《Warpath》的地图设计类似于主流「SLG」的沙盘模式,而战斗模式则更像传统「RTS」。
为了在「SLG」的地图上最大程度地兼顾「RTS」的战斗模式,同时考虑到操作难度,这次莉莉丝将地图拆分成无数个六边形。以一个六边形为单位,大大缩小玩家的在移动端上操控战斗单位的操作量。
在缩小操作量的基础上,「RTS」灵活的单位调动机制并没有太大改动。
在屏幕下方上场的5个战斗单位都可以单独或同时调动。同时,在游戏里也有超过100种二战时期的兵种、载具可供选择。不同类型的战斗单位都有其不同的优缺点,从而形成鲜明的克制关系,以保证阵容搭配的多样性。
合理的阵容和临场操作带来的战斗力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传统「SLG」比数值的战斗逻辑。
《Warpath》实机地图界面
众所周知,「RTS」强调的是依赖「微操」的硬核单人竞技,「SLG」则是注重大战场中玩家的战略布局和多人的沟通配合。
在《Warpath》上,莉莉丝将「RTS」计较一兵一卒得失的细致,和「SLG」指挥千军万马配合攻占领地的战略布局通过操作布局,或是通过与盟军联合攻打敌方,让玩家在移动端大战场上面对大军团也可以逐个操作,享受如臂使指的感觉。
《Warpath》实机截图
《Warpath》对于「莉莉丝」意味着什么?
在刚进入《Warpath》的时候,最直观的感受不是多样的玩法,也不是精致的地图设计,而是画面风格。
熟悉「莉莉丝」的玩家应该知道,「莉莉丝」的《剑与家园》、《万国觉醒》都是较为明亮的卡通风格。《Warpath》却一点都没有「莉莉丝」味,硬派细腻的写实风格,大量使用冷色系来凸显二战的沉重和压抑,单看美术,完全是跟「莉莉丝」风格相悖的游戏。
游戏角色立绘
从《万国觉醒》和《Warpath》来看,虽然前者也属于包含「RTS」元素的「SLG」游戏,但其中的「RTS」占比不重,更多的还是注重战略层面等「SLG」元素。
莉莉丝在经历《万国觉醒》的成功后,则对「RTS」和「SLG」这两个差异明显的游戏类型去繁从简、创新补阙,大大的整顿过一番,才有了今天的《Warpath》。
在现在充斥着「武侠」、「二次元」、「科幻机甲」题材的游戏市场来说,「二战」题材游戏相比起来较为少见。另一方面,「RTS」作为一个没落的游戏类型,在手游上也极少厂商去尝试,原因无非是玩家喜好问题和「RTS」自身的特点所致。
《Warpath》在「莉莉丝」擅长的「SLG」框架上融入了「RTS」的元素,更符合本世代手游玩家的口味。也在一定程度上,让「莉莉丝」自己走出游戏制作的舒适圈。
最后,国内的玩家可能又要等一等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