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社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怪」。它聚集了一群以发展独立游戏事业为己任的怪人。创始人Harry Miller、Rick Stults和Mike Wilson是行业资深大佬,后者名气最大,是id software最初创始人之一,曾参与制作过《毁灭战士》和《雷神之锤》。D社是三位大神的第三次合作。之前他们还创立过一家美国独游发行公司Gathering of Developers(简称GOD),两年后卖给了R星的母公司Take-Two;随后他们又创立了另一家独游发行公司Gamecock,一年后被发行商SouthPeak Games收购了。2009年,这群志同道合的人又凑到一起成立了D社,初衷没变:「打造一种具有可行性和持续性、艺术家优先的发行模式,独立开发者不必为了获得资金开发游戏而出卖自己的灵魂、IP或创作自由。」D社发行的产品也很怪。涉及各种品类,RPG、俯视角射击游戏、街机游戏、动作冒险游戏、点击式冒险游戏、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从不受限。它又有自己独特的发行癖好——真正具有创造性、令人兴奋、高质量、有趣的产品:见过绵羊「传教」吗?预计今年发布的《咩咩启示录(Cult of the Lamb)》就是一款题材、画风都相对奇葩的游戏,第一眼看去很像《饥荒》或《以撒的结合》。玩家扮演一只被陌生人所救的羊羔,以救命恩人的名义组建队伍开启传教之旅。本作集轻度Rogue迷宫探索和建造玩法于一身,可爱的角色搭配诡异的画风令人毛骨悚然。想成为打牌高手吗?卡牌冒险游戏《千爵史诗(Card Shark)》主要教玩家如何「出老千」。本作以18世纪欧洲欺诈传说为题材,玩家置身其中学习那个年代的赌术骗术,偷看卡牌、打暗语、作弊式洗牌是常规操作。值得一提的是,油画风的游戏画面很容易让人因沉迷艺术之美而忘记施展赌术。简单的滑动卡牌也能开启帝王之路?策略游戏(Reigns)《王权》是一场无止境的帝王抉择之路「Yes or No」,这些选择通常不会带来什么好结果:选择扩张军队势力时迎来的将是造反的将军,好不容易实现大丰收下一秒就被活活撑死……荒诞不羁的反转时刻都在挑战玩家的神经。D社的游戏绝大多数都有点「离经叛道」,题材、玩法、画风都很难受到传统发行商的青睐,遇见同样不按常理出牌的D社却意外擦出火花。D社的「怪」还体现在它无时无刻对游戏圈怪象的嘲讽。每年E3展会上,D社的发布会是玩家最期待的环节。它把新游戏发布拍成了情景剧,情节充满新奇、血腥、暴力、癫狂、搞笑等元素,堪比B级Cult片;员工用笨拙的演技和夸张的台词讥讽当年业界百态,既诙谐又火药味十足。这样的「整活能手」绝对是媒体的最爱,或许也是一些厂商最想绕开的展台。它会肆无忌惮地嘲讽被炒得火热的NFT,嘲讽游戏平台的订阅业务想方设法从玩家口袋掏钱,嘲讽游戏开箱和氪金抽卡,包括动不动宣传「XX宇宙」、花上数年研发最后交了零分试卷的游戏大厂。这些也侧面反映D社对独立开发者的「偏爱」。D社首席协同官嘲讽数字加密货币乱象
小众品类的春天
D社之所以嘲讽力拉满还能免遭舆论炮轰,这是产品带来的底气。截至2021年上半年,D社发行了90款游戏,其中九成以上能盈利。平均一款产品的回本期大约在4个月。成功率高到游戏新知不禁好奇那些没能盈利的产品。比起画面题材,D社更在意游戏的可玩性、机制、独特性和粘性。旗下许多表现不错的产品都是以游戏体验为开发要点,它们的视觉效果、逼真程度远落后于高预算的3A游戏。以《迈阿密热线(Hotline Miami )》和《循环英雄(Loop Hero)》为例,即使你接受不了这种复古像素画风,也必须承认它们极具游戏性。前者爽快的战斗体验、以暴力美学包裹的反战内核常常让人在打完一盘后怅然若失。有玩家描述其为8Bit的画面,昆汀风格的剧情,拳皇般的打击感,摇滚版莫里康内级的配乐。后者涵盖Roguelike、RPG、策略、卡牌、放置等元素,「缝合」手法却很高级,是一款上瘾比上手快得多的游戏。许多玩家反馈根本停不下来:再转一圈,最后一圈,真就最后一圈……并且它的容量才一百多MB,非常适合移植到手机。两者的游戏性都获得媒体一致好评。对某些玩家来说,这样的产品正对口味。只要他们爱上D社任意一款游戏,那很有可能游戏库会出现更多D社的产品。因此,D社的游戏常常跑出一匹又一匹「黑马」。动作冒险游戏《迈阿密热线》系列的成功直接让D社事业迎来春天,成为独立游戏界的焦点;《循环英雄》的商业化之路也意外地顺利,去年3月于Steam上线首周销量便突破了50万,近万个评价95%为好评,同年12月销量突破百万;《王权》定价2.99美元,曾一周进账超100万美金;D社于2020年8月发行的多人乱斗闯关游戏《糖豆人(Fall Guy)》,同年Steam销量破千万,还成了PS Pluss史上下载量最多的游戏,并创造了1.505亿美元的营收。当然不是所有小众品类都有新手红利期,可怕的是,D社几乎所有产品都有一个超长的生命期。许多游戏在推出几年后仍能带来不错的收入,老产品成为D社营收强有力的支持。新老产品收入占D社总收入的比例在国内一般我们听到一家公司主要靠老游戏赚钱都会觉得这家公司可能要不行了,对国外PC或主机厂商来说这种情况很常见。比较典型的是R星的《给她爱5》,发布7年还常年位于Steam销量榜前列,每每让人不由困惑「地球人到底还有谁没买《给她爱5》」。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D社收入排名前十的产品有5款是老产品,它们的收入占总营收的21%。《英雄萨姆(Serious Sam)》、《影子武士(Shadow Warrior)》、《挺进地牢(Enter the Gungeon)》、《王权》、《迈阿密热线》五个系列在发售2年后还能长期保持盈利增长。其中,2016年5月发行的Roguelike游戏《挺进地牢》续航能力超强。它的全球销量突破300万,其中2016年营收超过2500万美元,在独立开发者看来这已经是一笔相当高的回报,而越往后它卖得越好,2018年至2020年之间创造的收入甚至占到了该游戏总营收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