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游戏出海从锦上添花变成了势在必行的一件事情。小厂在国内生存空间有限需要出海,大厂在国内不断逼近收入天花板也需要出海。
新知君早前也分析过,中国自研游戏的收入结构为:
国内:海外 ≈ 7:3
根据游戏工委发布的《2018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2018年中国自研游戏在国内的收入为1643.9亿元,中国自研游戏在海外市场的收入为95.9亿美元(约661.3亿元人民币)。
意味着中国游戏在海外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
今天,以SensorTower近期发布的2019年2月中国手游海外收入报告再来谈谈出海这件事。
相信关注SensorTower月度榜的读者对下面这张图很熟悉了,这次换收入分布的角度来看看。
SensorTower分析师向新知君透露,该榜单30款游戏的收入主要集中5个市场——美国、日本、韩国、台湾和德国,这5个市场为榜单上的产品贡献了61.2%的收入份额,其中排在首位的美国贡献了24%,日本以18.6%次之。
2月出海TOP30手游收入市场贡献排序:美国 24%, 日本 18.6%,韩国 9.5%, 台湾 5.7%, 德国3.4%,其他38.8%
从《PUBG Mobile》《王国纪元》和《荒野行动》的收入来看,也基本遵循了美日韩贡献最多收入的原则。《PUBG Mobile》《王国纪元》均是美国贡献了超过20%的收入,《荒野行动》更是日本单市场收入贡献高达97%。
记住这些之后,我们再去看各市场的收入榜单却发现:在美国市场,没有中国手游能够进入收入月度榜TOP10,美国表现最好的《PUBG Mobile》2月份也只是在30名左右浮动。
在日本市场也仅有《荒野行动》表现亮眼,排在月度收入榜第5名。
而在韩国市场的月度收入榜单上,《九州侠客传》《奇迹觉醒》和《叫我官老爷》3款产品均上榜。但韩国市场的收入贡献可排在美国和日本之后。
这就意味着,不同市场的畅销榜含金量非常不一样。造成这种差距,跟市场体量有很大的关系。
Newzoo 2018年全球游戏市场规模TOP20
根据Newzoo发布的2018年全球游戏市场收入规模排行榜,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收入公式:
1 中国(不含台湾和香港数据)≈ 1.2 美国≈ 2 日本≈ 6.7 韩国≈ 8 德国≈ 9 英国≈ 12 法国≈ 16 加拿大≈ 19 西班牙≈ 19 意大利≈ 30 中国台湾
我们可以发现,除了台湾市场——我们有地域和语言文化优势,获得了不少的收入外,市场规模大小的排名刚好和中国出海收入成绩排名一致。
所以谈游戏出海成绩的时候,选择很重要。也正是利益驱使的原因,很多中国游戏厂商都在做欧美市场比较受欢迎的SLG游戏(日本市场真的太难攻克了)。如2月收入榜TOP30就有13款为SLG游戏。
这里也顺便再谈一下为什么年年都有新的SLG游戏可以突围。
首先,是用户基数足够庞大。其次是SLG作为生命周期较长的一类产品,如果新用户进入一款发行时间较长的SLG产品往往处于劣势地位。这个时候出来个新产品,换个新鲜的题材包装一下,又能迅速收拢许多新用户。所以榜单上既然《列王的纷争》这样上线超过4年的老游戏,也有《Z Day》这样的新产品。
从目前的出海榜单来看,IGG、FunPlus和智明星通这样的出海先锋,似乎还是以输出新的SLG牢固市场为主,没打算做市场的革新者。而原本主攻国内的大厂早已按捺不住……
中国游戏出海,依然值得期待。